過去的2019,學術界造假事件頻頻被曝光,很多心理脆弱的科研小白紛紛表示信仰崩潰,學術氛圍空前緊張,紅外都不敢讓師弟代做了…..

史上悲催的撤稿:實驗中最不起眼的操作,竟成為“背鍋俠”

學術不端的新聞大家已經(jīng)見怪不怪了,畢竟假的真不了,造假的數(shù)據(jù)是不可能被重復出來的,而對于一篇發(fā)表在學術期刊上的論文來說,實驗結果可重復,是衡量其學術價值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前提,否則無論擁有多么漂亮的實驗數(shù)據(jù),也難逃被撤稿的命運。

史上悲催的撤稿:實驗中最不起眼的操作,竟成為“背鍋俠”

 

 

“撤稿”在學術圈也不算是小概率事件,但撤稿原因無非以下兩種:

1.有的涉嫌“學術不端”,如P圖、篡改或憑空捏造數(shù)據(jù)等行為,屬于有意為之;

2.有的屬于“學術不當”,如操作失誤、儀器設備狀態(tài)不好、試劑不穩(wěn)定,則屬于無意過失。

 

一字之差,事件的性質卻相差甚遠。造假當然不能被原諒,但是因為“學術不當”導致的被撤稿,有些卻讓人同情,比如下面這位大哥,他的文章撤稿竟然是因為一塊舊紗布。實驗中最不起眼的紗布,為何突然成了論文撤稿的?“背鍋俠”??

史上悲催的撤稿:實驗中最不起眼的操作,竟成為“背鍋俠”

這是一篇由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研究團隊發(fā)表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期刊上,接收于2018年5月的文章[1],題目是“利用金屬氧化物預處理玉米秸稈以提高木質素去除率,減少糖類的降解和水的消耗”。這個研究團隊主要從事生物質能源轉化方面的研究,他們想通過金屬氧化物的催化作用,高效經(jīng)濟地預處理玉米秸稈,以期最終獲得生物來源的乙醇。

史上悲催的撤稿:實驗中最不起眼的操作,竟成為“背鍋俠”

https://sciencedirect.xilesou.top/science/article/pii/S0960852418306540

實驗中,他們選擇了5種金屬氧化物(Fe2O3, CuO, NiO, ZnO,?MgO),并以熱水作為對照,預處理玉米秸稈。得出結論是MgO最適合于玉米秸稈生物質預處理。其最優(yōu)預處理條件是:玉米秸稈生物質固液比1/10,MgO濃度為0.10 mol/L,處理溫度190℃,處理時間40min。MgO預處理后生物質的木糖(85%)和葡萄糖(97%)含量與熱水處理相似(89%和95%),木質素去除率是熱水處理的1.5倍。MgO預處理后的玉米秸稈生物漿PH值為7.0,沒有糠醛和5-羥甲基糠醛的形成。因此,預處理后的生物漿可省略掉糠醛類抑制劑去除步驟,也不需要設備具有耐酸性能,可以直接用于下游水解和發(fā)酵,非常高效和經(jīng)濟。

然而,沒過多久,王東海教授就發(fā)現(xiàn),他們團隊再也無法重復出文章所得到的實驗結果了。經(jīng)過仔細排查,他們發(fā)現(xiàn)問題竟然出現(xiàn)在實驗的一個細節(jié)上。玉米秸稈生物質前處理后的生物漿液需要進行固液分離,負責這個環(huán)節(jié)實驗的學生在布氏漏斗上疊紗布過濾時,用的是已經(jīng)重復使用多次的舊紗布(圖2 )。由于多次使用后的紗布孔徑大小不一,導致固液分離不準確,最終造成預處理后質量回收率和化學組織差異巨大。最終他們只能主動撤稿,并在撤稿聲明中作了相關解釋。

實驗的細節(jié)真的很重要。

紗布沒用好,小心會撤稿。

史上悲催的撤稿:實驗中最不起眼的操作,竟成為“背鍋俠”
▲ 圖2 舊紗布[3]?

這件事也引起了網(wǎng)站 “撤稿觀察(retraction watch)”的關注。當網(wǎng)站聯(lián)系到通訊作者,詢問他們課題組是否在其它實驗中,也有重復利用紗布的習慣時,作者予以否認,稱這是個例,只有這個學生很不幸選擇了這種方法,他們的其它實驗依傳統(tǒng)都是用的濾紙。這就悲劇了,這位同學在固液分離這一看似簡單操作上沒有按照實驗室慣例行事,本想著用舊紗布更節(jié)約環(huán)保,哪知最終造成了嚴重后果。

史上悲催的撤稿:實驗中最不起眼的操作,竟成為“背鍋俠”

不過,小編還是要為王教授團隊的撤稿行為點贊。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。該團隊在自檢重復實驗結果時,能夠發(fā)現(xiàn)問題所在,糾正錯誤,勇于承擔責任,這本身就體現(xiàn)了凡事求真的科學精神??茖W界對主觀惡意的“學術不端”應保持零容忍,但是對無惡意過失的“學術不當”,只要錯誤主體勇于擔當,及時更正,應予以諒解。

當然,這篇文章的撤稿教訓還是深刻的。千里之堤毀于蟻穴,實驗一定要重視細節(jié),該省的時候要省,該投入的時候也要投入,不要一味想著給導師省錢。此外,數(shù)據(jù)處理更要小心翼翼,尤其是圖像數(shù)據(jù),因為一不小心就可能掉進學術不端的“坑”!

相關新聞

微信
微信
電話 QQ
返回頂部